作者丨鲸鱼
4月28日,新浪微博宣布全量开放展示用户IP属地功能。开放的场景有两个,除个人主页将展示用户进行发博、发评和投票等动作时的IP属地信息外,用户在评论区发评其也将附上IP尾缀。该功能无法由用户主动开启或关闭。
微博首次宣布上线“用户个人资料页展示近期发帖所在地”的功能是在3月17日,当时功能仅针对部分用户开放测试。3月22日宣布测试信息后,微博称“测试正常后,陆续对其他用户开放相关功能”,但当时这条公告微博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转赞评的数量只有几百,直到今日微博直接宣布全量开放,相应话题火速冲上热搜一位的位置。
微博公告称该功能上线是为了“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却是一众明星。由于全量显示属地的功能是默认上线的,网友在有明星留言踪迹的评论区考古发现一些明星发评时的定位和行程信息无法对上:
王一博回复前段时间回复韩红的评论显示定位为北京,但同时段其本人应该正在甘肃拍戏,因此这条回复很大概率不是其本人;
王嘉尔回复张艺兴转发时定位显示北京,但其本人肉身应该处在这条微博所说的在美国西部举办的Coachella音乐节上。
明星之间在微博上的社交沟通可能是由其工作室代发似乎尚且还在接受的范围里面。毕竟网友们引用那英老师“妈的最烦装逼的人”,怀念明星们都还真情实感发微博的时代的时候,达成的共识就是现在微博上已经没有“真人”明星,也知道很多明星的微博账号尤其是公开账号基本上也等同于其所在工作室的“营业博”,日常只是用来发布作品通告和广告。
“有时候剧方或者营销方会给到明星发博的任务KPI,这种时候艺人因为在组上或者别的工作没有时间,微博就会交给身边的工作人员来打理。”关于一些明星账号会由工作人员打理的这一说法,明星资本论(ID:mingxingzibenlun)也从一位艺人经纪那里得到了验证,这位工作人员还称,这种操作方式在圈内十分普遍。
文案是宣传团队和品牌方拟好的,对接肯定是由工作室完成,那么频繁的人情往来信息也同样。微博毕竟不是明星们的“朋友圈”,但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却会在这个公开广场上受到全方位的检视和关注,因此他们的每一个动态和动作实际都在向外界传递着信息。
在半个娱乐圈都在何老师生日动态微博下面留言送上祝福时,一些明星和偶像们不一定及时关注到这个动态,对明星本人有没有影响不知道,但粉丝里面肯定有人担心爱豆落后了一步,也许会少许多机会和资源。为艺人争取资源维护关系,本身就是经纪团队工作的一部分。
抛开对其他艺人的生日祝福不说,微博上诸如谁谁谁又取关了谁关注了谁回复了谁本身就是网友冲浪和吃瓜生活的一部分。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信息的公开展示还是很必要的,回复不过来由工作室代劳也无可厚非。
真正让粉丝破防的,是今天微博新功能一出,不断变化的属地信息暴露出粉丝原本心心念念的与爱豆的互动微博,很可能都是别人发出的,甚至有人怀疑这个“别人”的范围,甚至可能不仅限于经纪团队,而是拓展到了团队之外专门的运营人员。
在品牌营销领域,品牌将微博账号的运营外包是一个常见的操作。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这种操作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名词为“代运营”。
对于品牌来说,营销的目标在于获取关注制造传播效应,使得品牌的形象能够深入人心,这个形象其实就是品牌的设定,在微博场景中,这一形象的设定会有多种途径来搭建,与粉丝的互动只是其中一部分。迁移到明星对个人账号的运营上,微博是明星与粉丝互动的重要平台,也提供了明星通过各种互动操作向粉丝传递形象设定的通道。
虽然明星将微博运营外包的方式可行,但品牌与明星人设的运营还是有所不同。鉴于以往一些大品牌与外包公司对接时都曾出现过一些失误,而明星的一言一行极具个体性的同时也与千万人的投射想象相关,更担不起出现失误的风险,因此代运营更大概率还是明星身边的工作人员。
明星资本论(ID:mingxingzibenlun)从一位业内人士那里了解到,明星由工作人员代回复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接到剧方或品牌方的回复KPI任务时艺人因为其他工作没法及时回复,这种一般都是由工作人员代劳;另一种是艺人本身的语言表达不足以支撑起玩梗式的评论和提问,而这往往是很好的预热点,甚至可以帮助艺人和品牌冲上热搜,这种个时候专业人员就会下场。
不过明星下场回复粉丝,最有效能传递的就是“宠粉”人设。对粉丝来说,这也是向特定对象投射了很多情感的私密行为。当粉丝想象了一对一的互动关系时,期待的就是亲密感的营造,而当这种亲密感不过是商业给付行为的副产品时,粉丝们只会感觉到自己的感情错付甚至是被出卖了。
根据微博的通告,评论区属地信息无法由用户主动开启或关闭,此前“已实名的身份认证用户(橙V、蓝V用户)支持隐藏”这一特权也仅适用于个人资料页IP地址的隐藏。在微博评论区,普通人在强制显示IP上和明星大V们保持了平等状态。
即使有一天明星在评论区的属地又回到了可以隐藏的状态,不愿意接受真相的粉丝们又可以回到一种假想的与偶像的亲密互动想象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以文字为媒介进行互动想象的真实性已经被破坏了。如果未来我们需要从视频直播间去寻找真实,会不会出现一种即时影像的代运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