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网站分类
栏目推荐
实用工具
热门标签
子分类:
创奇学院 >私域 >社群 » 正文

玩转微信群营销,微信群拉人话术150条,如何玩转社群营销(超6万字营销干货)第二部分

社群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社群归档 最新发布 网站地图

如何建立你的第一个社群?

我们还是用案例分享的方式介绍“和XXX一起学PPT“学习社群建立的过程。

我们在有足够核心群积累的基础上,先成立了“和XXX一起学 PPT1 群”,这个群首先是准入制,只有付费学员才能进入。

付费学员在网易云课堂的课程《和XXX一起学 PPT》里面会看到索取群方式的提示,到微博私信@XXX ,告知学员账户,我会通过微博私信回复群号,还有告知去哪里获得入群暗号。

付费学员为了获得入群暗号,就必须强制阅读我写的一篇文章,相当于对群规有所了解, 这样再入群就不会轻易出现不遵守规定的情况,如果你不喜欢这样的群规,你也可以选择不加入群。

那么我们的主要群规是什么呢?

1、入群要编号2、入群全体禁言3、修改字体字号和颜色,便于和老师发言区分。

进了群不让说话和交流?他们怎么会愿意加入呢?

很简单,首先我们在入群介绍里写清楚了我们的规则,而且我们强调这个是学习答疑群,



不是交友群,要交友不需要到我们这里来。对于爱学习的人,我们提供两个福利。

第一, 群里有编号LS(老师)开头的人负责答疑,你有问题,可以通过 QQ 小窗回复, 这样也避免了刷屏;

第二, 第二我们每周五安排人进行话题分享,话题分享我们都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学员参与一次体验很好,就认可这种福利。

那么是不是做到这些就够了?还不行,在入群之前,我们首先就安排了一定数量老师进 入,确保大家进群一看,老师都在,这样才能让首批入群的人心安。

第二刚刚入群的人马上编号,快速编号这个动作非常重要,很快让群员获得归属感,后 期我们促销入群多了,一时来不及管理群号,还有学员主动催促。

第三我们在开放群之前,做了大量铺垫,展开了一次漂亮的推广,使得群员的数量一下 子就突破了 300 人,如果一个群很久都没有加到破百的规模,那么在后期运营商会出现很多麻烦,大家觉得这个群没有呆的价值,因为人数太少。

等社群运营进入良性循环后,第一个群突破 1800 人时,我们就开始启动第二个群建设, 我们通过内部小窗,转移了一部分老群员到二群,这样做的好处是二群一开始就有一定的规模,这样新人入群感觉就很好。然后老群员在群里,自然就把群里的自觉不刷屏禁言文化传承下去了,不需要我们过多干涉和引导。

等第二个群快满的阶段,我们就建设第三个群,目前建设的第四个 2000 人QQ 群也快满了。

有了QQ 群,就把我们和学员紧密联系到一起,我们平时除了小窗答疑, 定期周五分享外,我们还做了三件事情:

1、组织群员参加我们发起的微活动,比如在 2014 年,我们邀请大家参加一页纸 PPT 大赛,在 2015 年,我们每周开展一次#群殴 PPT#的动手活动,动手优秀的人还给



打赏。

2、定期通报一些干货,比如京东有赠书券活动,比如有一些精彩的好文章,我们通过 群告诉大家,这些东西大家通过群获知并不反感。

3、如果有新课程上线,我们会通知群员,而且会给老学员提供一些额外福利,很多群 员会基于对我们课程和服务信任,继续购买。

当然有人也会反感我们的管理手段,但数据显示,一年下来,2000 人的群,退群的不足 20 人,这个比例我们认为在非常合理的水平。

当然我们现在也发现一个问题,学员群经过半年运营后陷入沉寂期,这个结果对我们运 营者而言,很难说好还是不好。如果学员一直很活跃,会导致服务成本大量增加,并不会因 此带来太多的口碑传播,普通学员口碑传播能量其实是蛮有限的。

作为教育产品又不是可以重复购买的模式,后续衍生产品不会太多,所以长期维护答疑 群对于我们的教育产品未必是一个理想的管理模式,等半年后群逐步服务完了,答疑基本问 题都结束了,关闭群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Part3:如何管理好一个群?

管理一个在线群,是规模越大越好,还是小而美好?一个超过 100 人的群,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管理架构?一个活跃的群是因为怎样的原因走向死亡?这是我们在这一节准备 回答的问题。


3.1 QQ 群和微信群有什么不同?

群规模取决于群的容量限制,有空间才能有人。

在早期一个QQ 普通用户只能创建一个群,每个群最多 100 人,一个QQ 高级用户可以创建四个群,每群最多 200 人,然后逐步扩展到每个用户可以建多个群,每个群最多也



可以容纳 2000 人。

而微信群经过一段时间 40 人上限限制后,也逐步把群规模扩大到了 500 人,这可能暗示腾讯从历史数据中很清楚,维护一个高质量的活跃群不在于规模,但是架不住中国用 户喜欢建大群的心理。

那么人是如何加入群的呢?以QQ 为例,过去加入QQ 群的方式有主动式和被动式, 主动式是自己看到宣传或者利用群搜索功能加入,为了避免一些动机不纯或者不符合群定位的人加入,很多QQ 群采取了审批加入制。被动式一般是接到朋友邀请,一冲动就加入了,更被动的是突然接到一个消息,然后就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一个热闹的团队,很多人向你问好,哎呀,***也在啊!一高兴就先留下了。简单的说:你在圈子里面的名气越大, 你被动加入的机会越多,一个群圈子里的牛人越多,大家愿意继续呆着的概率也越大。

而微信群,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点是微信群是模仿了QQ 的讨论组架构,组员都可以拉自己认为需要的成员进入,不需要得到组创建者的同意,这点设置的区别,使得微信群 在人员发展上和QQ 群有本质不同。微信群是链接扩散机制,可以随时建群随手拉人加入,组员地位基本平等;而QQ 群数量有限制,管理员权限和非管理员权限明显不同,是准入审批机制。

所谓微信群与传统QQ 群在运营上有两点不同的特征,第一是开放性,社群更多看重加入者的横向链接,而不是围绕某个中心者的地位,QQ 群的创建者是天然拥有这种中心地位的,因为他有相当多的特权;第二是多样性,因为微信不限制一个人加群组的数量, 而且这些群组的管理是放在信息时间流里,一个群组聊够了,自然沉没,如果你不进去发 言,这个群组可能就再也不会顶到前列。微信的模式更倾向于随时连接,随时聊天,聊完 就让群自然下沉甚至淹没,而不是 QQ 群给我们的需要长期管理运营,放在控制面板进行维护的感觉。这种机制自然导致微信群更多样化,更随机化,更碎片化,更临时性。



更简单解释是微信群的产品逻辑是基于时间,而 QQ 群是基于主题,前者适合移动通讯,后者扎根桌面时代。

例如微信群组建立后如果你不加入通讯录,在微信的产品逻辑里会自然沉没到底部, 再也不出现——如果把你微信聊天记录串联起来,你看到是一个沿着时间流不断滚动的通 讯记录,有些人在一段时间内和你交流过,然后再也没有对话,同样有些群组因为当时需 要,我们连接成立,交流完毕就不再有保存的价值——也正因为如此,微信没有设置导出 聊天记录的功能,也没有限制你可以加入群组的上限,在时间流里,你进入各种群组的上 限本来就是无穷的,你的信息都直接存贮在云空间,没有导出保存的必要。

也正因为微信群是时间流,所以用微信做在线分享或者主题讨论,很多人的体验并不

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建议“我们成立一个QQ 群去聊这个话题吧”?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是因为基于时间流的交流出现在顶部的永远是最新的通讯记录,会导致你的对话不断被 其它通讯信息打断,失去了连续性。

但是QQ 是基于主题建立群组,可以开设多个小窗进行定点交流,这种环境显然更有助于多人在线就特定主题互动,但这种开设小窗的设计必须要求设备有足够大的屏幕空间,这显然是移动设备目前难以支持的。

在微信时代,还有一种新的入群模式,就是随机式,比如今天我们要一起吃饭,一起 上课,就临时建立一个微信群组,有什么信息在其中通报一下,等事情结束,这个群组就 让它随时间湮没。当然有些群组觉得有保留的必要,也可以慢慢扩展,引入更多人保持它 的活跃度。

比如在《怪杰》每一期节目,都会请现场观众建立一个微信群组,为现场的选手表现 打分,等节目结束后,大家就可以自愿选择留下还是退群,这种群就是基于某个特定场景 创建的。



所以如果你是为了商业目的建设的群,更适合建有明确主题的群,这就更适合在QQ 建群,现在很多人犯的一个错误是认为微信火,大家都在微信上活动,就应该建立微信群。这个逻辑是不对的,我们主要还是分析你的用户群是否更适合微信互动,如果你的用 户层都是中高层,他们不习惯用QQ 聊天,当然用微信群更好。

另外,QQ 群可以利用群公告设置新入群者必读,也可以利用@所有人 功能进行强制通知弹窗,而微信群均不具备以上的好处。





3.2认清你的聊天群的组织模型


群角色说明

只要是能长期生存一段时间的群,都有内在的生态模式。我们重点分析基于兴趣或者 学习成立的群组,在这样的群组里都存在如下几种角色,这种角色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 不同的群生态模式。



组织者

负责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也是群的活跃分子

思考者

群的灵魂人物,在圈子里拥有威信或影响力的人

清谈者

能够轻松自如接受大家的调戏,让群变得活跃和有气氛的人

求教者

在群里提出自己各种困惑希望得到帮助的人

围观者

习惯潜水,偶尔插一句话,很快又消失了的人

挑战者

加入一个群组后往往对群的管理方式或者交流内容公开提出不满的人


围绕这些群角色,基本上只有两种群管理模式,一种是基于社交群的环形结构,一种 是基于学习群的金字塔结构。







在环形结构中,每一次群交流中,每个人的身份可以互相变化和影响,但是一个群里 面必须存在至少一个活跃的灵魂人物,他可能身兼思考者,组织者多个身份,如果一个群 拥有两到三个活跃的思考者,那这个群不但生命力很强,而且会碰撞出很多火花。也正因 为环形结构可以身份互换,群规的设置往往很难严格,留下很多弹性空间。

在社交群里,必须有一类活跃分子,清谈者很难奉献出结构化有深度的内容,但是他 们往往有比较多的信息来源,可以给群提供一些有趣的话题,诱发思考者奉献出有质量的 内容,一些围观者也可能被激活,带来有深度的内容。

另外清谈者往往有比较开放包容的心态,能够接受调侃,这样会让一个社交群不至于 像工作群一样变得单调乏味。



在社交群里比较尴尬的身份是求教者,虽然有的时候求教者可以给思考者带来好的话 题去展开,但也会有很多入群求教者提出非常初级的问题,加上缺乏好的沟通技巧,让思 考者或者老群员觉得不值得回答的问题,对有影响力的思考者反而形成了一种负担。如果 思考者回答方式过于粗暴,或者组织者缺乏疏导技巧,又或者求教者认为群缺乏分享精神,个人尊严受到歧视,一瞬间求教者也会变成挑战者,最后的结局往往是被 T 出局。

当然好的一面是如果求教者的问题得到好的回答,他会变成群积极的组织者,或者长 期的围观者。

一些围观者有时候因为种种动机想在群里发各种软性广告,也会因为触犯群规变成挑 战者,如果群组织者缺乏疏导技巧,一些同情围观者的群员会退出群表示用脚投票,这也 给群的生命力带来损害。

在金字塔结构中,一定有一个高影响力人物,然后发展一些组织者帮助管理群,群员 基本上都是追随影响力人物进行学习的,所以在群里必须设计严格的群规,否则如果每个 学员都直接和影响力人物沟通的话,影响力人物就无法进行任何有效的通讯,所以在这种 群里,最可能的模式是影响力人物进行定期分享模式,由组织者进行日常的群管理。

现在可以聊聊两种群组织模式在规模上的区别了。

如果是定位学习分享群,在有能力管理的情况下,群的规模越大越好,因为高影响力 人一次分享可以辐射更多的人,但是这种群在线分享如何解决学员参与就会变成一个大挑 战。比如QQ 群支持 2000 人的上限,如果一个人分享,让 2000 人互动,会瞬间形成刷屏潮,导致分享无法继续。如果采取全员禁言,核心人员分享的模式,大家又会因为缺乏 参与感,不愿意参加分享。

学习群的规模上限其实是不受 2000 人限制的,完全取决于高影响力人的群管理水平,这是一个金字塔层次结构,只要形成大家都遵守的发言纪律,群的规模和分享水平都



可以稳定在某个大家可以接受的水平线。

但是环形结构的社交群也不可能具有太大的规模。

以微信为例,现在有 500 人群,200 人群,40 人群。但微信最早的群上限是 40 人, 为什么设计成 40 个人?

第一微信群的产品逻辑就决定了群员进入关系是相对平等的,在一个平等的社区里面,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如果群主时刻表现高人一等的存在感,群员会选择变成挑战者或者直接退出。

第二管理学也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松散型组织,26-36 是一个小型的自组织形态最佳的规模。传统管理理论建议一个人可以直接管理人数最好是 7 个,不要超过 9 个,作为一小

团队也不要超过 36 人,所以我认为 40 人的微信群这个设置应该是微信有意为之,不是一个随意的数值,应该是观察了大量QQ 群活跃度后的综合设置。

如果遇到一个好的群组织者,同时他也是有能量的人,那么环形群关系是可以做大规

模,但是这个规模超过 100 人就会遇到种种问题,我个人的观察是一个群超过 40 个人, 找到活跃度足够且情趣相投的人挑战是非常大的。

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大量的人会认为 40 人不够用,甚至 500 人都不够用,最大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人有一个本能冲动——把这个圈子里最好的人都装在一起。

把人都装在一起和让这些人愉快相处是一对矛盾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个群规模扩大带 来的消息刷屏、观点冲突、隐形广告、潜水沉默等等问题,很多群就设置群规,举办群讨 论,希望形成一个良性的群文化。但是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在这种环形关系的群里面,群 的文化本质是由具有最高网络影响力的人决定的,这个人往往在线下也具有较大的认可度 和能量,也有人把这个称为影响力。

假如群主自己没有足够影响力,就会希望给群邀约影响力人物为群增加活力,但是如



何让影响力者在群里得到好的服务,又不被过度骚扰,也就成为运营里的难题。

这里分享一段硅谷一名社交网络设计师在他的博客中提出的“社交蒸发冷却效应”的 文字。

——————以下来自摘录——————

当新成员不断涌入一个开放社团时,社团中最有价值的成员会发现社团成员平均水平 的降低让自己继续呆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他们就会选择离开。这批成员的离开进 一步降低了社团的价值,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越来越多高价值的成员选择离开,直到有 一天这个社团彻底的沦陷成了一个平庸的组织。

他用了一个专业的科技词汇来表述这一现象:蒸发冷却效应。蒸发冷却是指液体在蒸发成气体的过程中会吸热,从而降低周围的温度起到冷却的效果。 如果你在手上擦一点酒精会感觉很凉快,就是这一道理。在社交团体中,成员的价值跟液体的温度类似,因此当温度最高的液体蒸发变成气体时(价值最高的成员离开社团),剩下的液体的平均温度就 会下降(社团的平均价值会进一步降低)。

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开放。

社团的开放意味着它对成员的加入没有选择性,如此一来最想加入社团的成员会是那 些水平在社团目前平均水平之下的人,因为他们可以从社团中学到更多东西。他们的加入 从长远来说必然会对团体造成不利影响。而那些相对封闭的社团能更好的应对这种问题。 这种封闭团体对成员的加入有着极高的要求,一般都是采用邀请制。由于小众而又封闭, 大部分此类社团都只是低调的活在大众的视野之外。

那么,从开放社团中“蒸发冷却”掉的人,都去哪儿社交了呢?

你猜对了,他们去了自己的封闭“私人”社团。在那儿,他们可以同跟自己水平相近 的朋友进行真正的社交,比如开一个下午的专业研讨会没有几个人听得懂,于是来的人没



有闲杂人等,不易发生“蒸发冷却”的惨剧。

蒸发冷却这一现象点出了人类社交生活中很有趣的一个特点,而这一点,大部分年轻 人是不知道的。年轻人从学校跨入社会,读了一些商业杂志就认为自己知道了什么是生意,去参加了一些行业论坛就认为自己是行业专家。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些 私下的封闭社团,一直存在着,只是你不知道。但如果你不知道,就永远不会知道,除非 有人愿意带你往上走。

如果你希望一步步往上走,真正深入到最精英的团体中,而且很幸运的有人愿意带你,你会发现一步步都走的很累。你得牺牲下班后的时间,去参加各式各样的聚会,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所谓的“社交”, 得到越来越多的机会。但是实际上,所谓机会,就是不确定的际遇。也许你会认识到对的人,这个对的人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如此反复。这

个过程就像毒瘾,越玩越过瘾,越玩投入越大,直到为了这些所谓的“机会”,你把所有下班后的时间都投了进去,被压的喘不过气。

有那么一些人,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他们几乎彻底放弃了这些机会,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中,专注于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如此一来,你得到的就不止是“机会”,而是“答案”。给出一个好的答案,其实要胜过很多华而不实的“机会”。

——————回答XXX的正文——————

事实上为了解决蒸发冷却效应现象,XXX在群一开始的管理模式就采取禁言,我们坚 定认为几百人大群不是什么社交平台,那些说这么多人应该互相认识交朋友的浅薄想法我 们完全理解,但绝不支持。

我们理解大部分人的需求,但不会顺从你们的无知。禁言,就是XXX管理群的逼格所在。

再说说流行的自组织去中心化扁平管理模式,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人类群体到了一



定规模必须是要有组织的,如果采取环形结构的扁平化组织,那么群组的规模很难超过

200 人还能健康发展。我个人认为微信群设置 200 人群,500 人群上限也是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

如果你要建设超过 500 人的群组,就必须考虑引入金字塔管理模式才能让群变得更加可持续运营,这就不再是去中心化自组织模式。

如果在这个规模没有办法建立金字塔管理模式,要么群慢慢死亡,只有几个人经常交

流,实际上这个群被大部分人屏蔽后又变成了一个在规模上是 500 人的群,实际是一个不

多于 40 人活跃的“小”群,要么就是这个群中一部分人裂变出来变成一个新群。

在这个逻辑上我们可以探讨一下罗辑思维的 10 万会员微信建群会有怎样的结果?如

果需要把 10 万会员用一个群管理起来,假如有群支持 10 万人集中的话,必然是一个金字塔结构。这和罗振宇提出的去中心化思想不符合。

金字塔群还有一个变形,就是成立一个核心管理群,规模不大,但是这个管理群每个 人都去维护一个更大的小群,形成一个群的递归金字塔管理模式,只要核心群员能够坚决 贯彻影响力人物的意志,形成标准化的管理套路,这种模式其实就是传销结构的群组化, 这更不可能为罗振宇的管理思维接纳。

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各地的罗辑思维会员自由自发连接成为N 个群组,这些群组因为共同身份成立,也会有天然的追求群体归一的冲动,群的规模会比较快增加到 500 人上限,但是群员之间也会因为规模增加缺乏深度交流的空间,大部分群要么因为做大而

死,要么是因为规模不够缺乏加入的吸引力——这又是群的管理悖论。

如果一个群规模太小,大家不愿意加入,如果一个群规模太大,大家又因为缺乏存在 感觉得无趣。除非在一个 200 人以上的环形结构群里有多个影响力人物互相补充激发,每个人能照顾到一部分成员,从而使整个群的活跃度最高,但是能够找到这样的群,更多是



靠运气,而不是有意识的运营。

这种运营有时候难度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有人认为有价值的群应该是一个学术小 组这样的,人不要太多,可以谈得来就好;也有人认为群太专业了,活跃性就不够;马上 有人说要那么活跃干吗呢?真是“群”口难调啊。




3.3如何组织一场有效的群分享?

群分享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干货分享,一种是话题分享。

对比项

干货分享

话题分享

分享人员

一个分享者为主,大家可以在允许发言时补充自己的看法

需要一个话题引导者,大家都可以是分享者

分享内容

分享者自己有研究的领域

大家都能找到兴趣的话题

分享流程

分享者发言时大家不能随便插话, 需要分享者同意

话题公布后,大家可以轮流有序发言

分享内容

分享者可以提前准备,临场发挥

大家分享过程中随机性比较大,随

时可能会跑题

参与程度

分享者如果分享质量不高,参与度

会下降

话题如果引发兴趣,参与度很高,但

很容易引起刷屏


不管是哪种分享,要组织成功,都不容易。我们的经验是,要做一次成功的分享,需要 考虑如下细节。

第一、 提前准备

干货分享模式要邀约分享者,并请分享者就话题准备素材(特别是对于没有经验的分享者,检查他分享的内容质量是必要的),特别要强调分享者应该分享对大家有启发的内容,而不是借着分享只想做自己的广告。

话题分享模式要准备话题,并就话题是否会引发大家讨论进行小范围评估,也可以大家 提交不同的话题,由话题主持人选择。

第二、 反复通知

如果我们确定是周三晚上 9 点分享,就应该在周一开始提前在群里多发布几次消息,提醒群员按时参加,否则很多人会因为工作选择了屏蔽消息,错过活动通知。

如果是话题讨论,也得提前发布几遍话题,让大家有足够时间思考。



如果是QQ 群支持群主群发消息,是非常便利的工具。

第三、 强调规则

每次在群分享前都会有新朋友入群,他们往往不清楚分享规矩,在不合适时机插话,影 响嘉宾分享,所以在每次分享开场前都需要提示规则。

如果是QQ 群,可以在分享规则时,临时禁言,避免规则提示被很快刷掉。

第四、 提前暖场

在正式分享前,应该提前打开群禁言,或者主动在微信群说一些轻松话题,引导大家上 线,进入交流氛围,一般一个群上线的人越多,消息滚动越快,会吸引更多人顺便看看。

第五、 介绍嘉宾

如果是干货分享模式,分享者在出场前需要有一个主持人引导一下,介绍下他的专长或 者资历,让大家进入正式倾听状态。

第六、 诱导互动

不管是哪种分享模式,都有可能出现冷场的情况,所以分享者或者话题主持人都要提前 设置互动诱导点,而且要适当留点耐心等别人敲字,很多人是手机在线,打字不会太快。

如果发现缺乏互动,需要提前安排几个人赶紧热场,很多时候需要有人开场带一下,带 动一下就容易进入气氛了。

第七、 随时控场

有时候在分享过程中有人乱入自己的问题,或者提出和主题无关的内容,这个时候得有 主持人私聊,引导这些人先服从分享秩序。

如果是QQ 群直接小窗沟通就很方便,但如果是微信群,你必须先加好友才能沟通,要麻烦很多。如果直接在聊天流里提醒又会干扰嘉宾发言,所以我们选择 QQ 群交流也更合适。

第八、 收尾总结

分享结束后,要引导大家就分享做一个总结,甚至鼓励他们去微博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 的心得体会,这种分享也是互联网社群运营的关键,也是口碑扩散的关键。

第九、 提供福利

如果在分享结束后,对总结出彩的朋友,对用心参与的朋友,还有各种小福利送,那么 就会更加吸引大家下一次来参与分享。



3.4用图文分享还是语音分享?

微信流行语音,结果很多人也采取语音分享的模式,我个人在分享过程中更多愿意采 取图文分享。

两种分享模式有何利弊?下表为你做一梳理。


对比项

语音分享

图文分享

分享模式

分享者一段段发语音,如果分享者有名或者有料,一段段听语音也是

很好的体验。

分享者一段段贴图文,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模式的人,会惯性认

为这不是分享。

分享内容

临场发挥比较多

可以提前系统准备

听众习惯

一部分人会选择听,一部分人会选

择转成文字看

一部分人会跟看交流,一部分人会

有空时把交流内容快速刷一遍

参与模式

语音会诱导别人也发语音信息,形成干扰,所以有的分享过程会不断强调除了分享者,其它人不能发语

大家都是文字分享,类似过去的聊天,很方便。

而且把想法变成文字的过程有利于

思想的组织,质量更高。

分享规模

如果要做大群分享,建议采取 YY 这样的语音分享平台

无法同步多群分享

QQ2000 人群分享没有压力

支持多群同步分享,建议不要超过 4

个群同步,会响应不及时

分享输出

分享内容变成后续共享输出整理工作量很大。

分享内容可以提前准备,在分享过程中随手复制一些精彩观点加入, 分享结束后很短时间就可以提供干

货文档进行二次扩散。

综上所述,如果你要做多群分享,考虑内容的整理传播,用图文分享模式可能是更好 的选择。

小群语音高质量的分享也被一部分人接受,他们习惯带着耳机把群内发言在一个相对 完整的时间听一遍,加上现在语音翻译技术发达,把语音变成文字复制整理工作量已经大 大减少。


3.5如何激发群的活跃度?

很多群都面临一个渐渐消亡的问题,为了激发群的活跃度,减少退群的现象,也阻止



大家在群里有一些不注意别人感受的行为,群主得设置一些激发活跃度方法。 如果从激发活跃度角度出发,一些常见的群运营办法有:

1、入群做自我介绍,爆照,接受老群员的调戏。

2、规定多少天不说话的人会从群里移除。

3、更换群管,把认为可以的人拉上来做群管,利用他的热情激发群。

4、早起打卡,这种方式很多人喜欢,也有很多人反感,认为刷屏,要看群的规模, 群的规模大了,弊大于利。

5、分享话题,把在网上看到的和群主题有关的文章丢到群里,引发大家观看和讨

论。

6、轮流分享,让群友,特别是有一定积累的群员轮流做分享,对群员也是扩大自己 个人影响力的机会。

7、群邮件,通过群邮件分享一些信息内容,但是群邮件打开率很低。

8、引入萌妹子,一般一个群只要有几个会卖萌的妹子,这个群就不会不热闹,这是 绝杀。

9、线下聚会,结合天时地利人和同城优势搞聚会也是让群活跃的重要手段。因为这 是建立真实人脉圈的关键,参与的人会很多。

10、定期发福利,比如红包,这是无敌的,但是要考虑成本是否值得。 第十条发红包要特别讨论一下:

羊年春节很多微信群和QQ 群主有个感受,平时死气沉沉的群,发个红包大家立马复活,不少人领了红包就不再冒泡。

有的群有人带头发了红包后,激起大家互相发红包,为此还设计出来了大量红包接龙 游戏(这里也可以分享一个数学证明的结论,红包手气最佳者,按照目前的接龙原则,往



往是亏损者,真正赚到最大化回报的人是总是抢到第二大红包的人)。

我个人反对在很大的群里靠红包维系活跃度,凡是用钱买来的活跃度,也会因为没有 钱而失去吸引力,当然节假日大家找个乐子也是可以的。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大家已经习惯了群这种更开放,更没有等级机制的沟通机 制,群也成为建立互联网社群最重要的线上沟通工具,但是如何让一个群有生命力,有活 力,又不至于因为缺乏约束导致刷屏,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6是否要建立严格的群规?

有种观点认为群是一个松散散性的组织,不存在什么利益基础,无法制度化,它的生 命力就在于随意中可能隐藏着机会,你事先也不晓得的机会,也许是下一秒,也许是下一 年,也许永远都没有,但为了这个可能性,我们应该自愿忍受很多群里面的不合理、不愉 快,否则怎么碰撞出去中心化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其实这个问题只需要回到对群的规模和建立群的产品逻辑就很清楚了。

如果是YY 这样的在线学习群,哪怕规模再小,也得有规矩,否则老师无法进行在线授课。

如果是微信群,本质是随时间流沉没的,你是否要约定规矩并不必要,但是你如果准 备长期维护这个群,扩大规模,把群存入到通讯录,那么定义一些群规是必要的。

群规主要是在活跃度和诱发刷屏两个维护之间寻求平衡点,特别是在移动端,群的活 跃度太高,会带来强烈的刷屏感,而且很难屏蔽消息,使得群员手机使用体验下降。

一般群规主要是限制发和群无关的主题,特别是发垃圾广告,或者两个人在群空间里 过度聊天,影响别人阅读体验。

对于违规的群员,一般采取的模式是 1、小窗提醒;2、公开提醒晒群规;3、私下警



告;4、直接移除。

如果确定要T 人,第一要事先约定制度。建立制度最好应该和群员一起约定才能遵守,第二首犯要有提醒,第三再犯再严格按制度执行。

这样操作就比较容易得到群员的认同,当然对于发垃圾广告的,也要做一个甄别,特 别是QQ 群,发垃圾广告未必是本人意愿,只是他的 QQ 中毒了。

群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有人爱发广告,不让他发广告也为难,因为毕竟有利益驱动, 传统做法是先征得群主同意,微信群里有一个非常好的操作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要发广 告可以, 先发一个红包给大家。

一个群除了为了激发活跃度,避免刷广告建立规范,还应该培养群员养成一些好的习 惯,包括沟通和交流规范,我个人设计了一个沟通规范,可以供大家参考:

A、日常交流过程中,有问题先 baidu 或google 一下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无法解决,和大家一起探讨,也不要认为群员帮你解决问题是理所当然的义务。

B、所有成员请勿未经群管许可发布广告。

C、要学会聆听,在其他成员没有完全表述完观点之前,请不要插话刷屏,或是故意 打断其他成员的发言。

D、可以质疑别人的观点,但最好拿出你的理由。

E、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有不同观点可以争论,但不得对其他成员进行人身攻击,或是恶 意捣乱。

F、我还有一条有趣的群规:一次发言不得少于十个字。只要坚持这条群规,群的发言 质量会大大提高。


3.7群规和群文化建设分享案例之一



XXX点评:这是一个微信群规,在微信群里发布是低效的,因为内容太长。更适合做一个网页链接,请别人在加入群之前通读一遍,觉得符合自己的期待再进入。

顺便说一下,这个群目前的状态是成立三个月不到,活跃度一般。

冻主公告:我们要提倡一种打赏文化,打赏对群有贡献的发小。如果你觉得你从群里 面受益啦,请表达你的爱!爱,请用钱表达。请直接打赏给你认为该赞美的发小;收到红 包的发小们在群里面显摆一下,你的显摆是做善事的,鼓励正能量!这才是真的慈善和公 益。请大家按照这个游戏开始!看看我们这个群,大家是否有爱心!表示爱心的人,必须 得到公布和表扬。最近的发小们;不少人对群的内容有好贡献;请打赏他们!打赏是一种 爱心,看看谁有爱心?请带头树立打赏文化,马上给群里面提供好言论和信息的发小们打 赏吧!大家的心理都会记录这样的善举的。请公开发红包给你认为群里面经常说的最好的 人,公开表达您的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爱!

执政方案:为洞友服务,做两件事情:

1、推进仪式化洞友自我介绍,增强洞友间关系;

2、推动更多微讲座。除了洞友讲座,我会从学术圈找一些老师来讲,也欢迎大家推

荐。

3. 当洞友互相了解后,可以自组织兴趣小组,发起专题讨论,也排入群活动日程表。



需要的配合:

1、群秘书处,搜集报名,发布管理群活动日程;整理洞友自我介绍和微讲座。通过 打赏向秘书处志愿者支付报酬。

2、需要洞主配合,临时邀约讲座老师,讲完后让老师退群。以后严格入群审核。



成都发现与洞见群的公告:本群昨晚召开志愿者会议,会议参加者值得赞美!会议确 定以下事项:

(1) 宋XX 为第一任群主,任期到十月底,同时王 XX 为联合群主,协助和补充宋

XX 的时间不足、思维不足。王XX 为第二任群主,李XX 为联合群主。第三任群主为王

XX。群主任期三个月,联合任期六个月。

(2) 以下人员出任各专业委员会主任:A、韩XX 为体育委员会主任,负责各种体育活动组织;B、唐XX 律师为自驾游委员会主任;C、唐XX 律师为规则委员会主任,负责整理群已经有的各种规则,负责起草规则草案,交群管理委员会讨论发表。D:王XX 为娱乐活动委员会主任,负责组织各种线下和线上娱乐活动。E:王XX、快递哥李XX 和“活动家”王XX 为讲座委员会联合主任,负责组织各种微信讲座;F:快递哥、李 XXXX 等为群内讨论的引领者和激活者;G:王XX 为演出活动委员会主任;I:芸芸、王XX 为群的秘书;负责行政事物。还可以有更多秘书。以上各位任期到 2015 年 9 月 1 日。

(3) 实验收会员年费费,每人每一年 365 元;聘请群专职秘书和副秘书长,专门组

织各种活动和专业讲座。请大家自愿把会员年费交给王 XX。十月 31 之前交的年费为 365

元,年费有效期到 2015 年 12 月 31 日;以后迟交的,按照自 2014 年 11 日起计算,每

天单数利息百分之二涨价。自愿退出,退出时候,按照退出之日起离 2015 年 12 月 31 日

的天数计算每日会员费余额退还余额。计算会员费日子自 2015 年 1 月 1 日起。

(4) 群秘书负责整理和记录群的各种公告、各种规则、各种制度,各种有效信息。

(5) 欢迎各种行业的人士加入移动互联网。

(6) 群讲不定期开展各种项目的 DEMO 秀。

(7) 群为发小们提供各种互联网投资、就业、学习和合作机会。



群成员的发展

1、发展目标

为了增加群的多样性,每一位成员都有义务推荐你认为符合群的规则和价值取向的人 士,来加入我们洞见群,入群的人需要提交一个简短的介绍给群主。北京“发现与洞见” 群建设规模目标是 500 人。

2、邀请成员

(1) 工程师、产品经理、互联网营销等互联网圈人员是我们的主力人群,同时关注 互联网的传统媒体人员、公共关系人员,其他实业界也可以邀请一部分。

(2) 知名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里面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他们一般都非常有见解,敢于发表意见。

(3) 投资界的人士,他们会是我们创业和创业发展时期最重要的伙伴;

(4) 互联网界的大咖;

(5) 尤其欢迎从事互联网的美女、女汉子,她们有理性有激情;

(邀请人员主要以在北京为主,符合要求的其他地方优秀人士也可以邀请加入)



3.8群规和群文化建设分享案例之二

XXX点评:这是一个微信群规,优点是微信群对主题分享的规定说得清楚简明,缺点 是规则太复杂,比如微信刷屏一多,后发言的群友很难知道自己是今天第几个发言的。又 比如在线上主题交流里面又告诉大家可以组织线下交流,我个人的建议是在每次主题活动 结束,问问有没有人想组织线下交流,然后提供格式发言即可。

顺便说一下,这个群目前的状态是成立四个月不到,群主主动退出。



【群友须知】这个群的朋友,都是与 XX 有过面对面交流的。把大家聚在这个群里, 不是要干什么大事,只是希望大家能彼此结缘。

考虑到现在各种群很多,本群不想雷同,不想让大家精神分裂。 暂行群规与注意事项:

1、每天只定一个主题交流(可向群主推荐主题),愿意说的说。不愿意说的旁观。设两名主题主持人(毛遂自荐型)。

2、每天可以有 10 位朋友做自我介绍(形式不限),请自我介绍的朋友自觉加上“我是今天第几位自我介绍者”,介绍格式可以参考“XX 沙龙经典五问”

3、XX 是倡导城市小型聚会文化的,凡有小型聚会信息,请私信发给 XX,格式“聚会主题+时间+大致地点+@本人群昵称”,由XX 统一发出。

4、无谓的问好与图片,各种与当天主题无关的链接、图片、文字,请发到别的群 里,这里不欢迎。红包则是欢迎的,来者不拒。

5、我们的生活与广告密不可分,但若所发内容被群友投诉,群内 8 人以上认为是广

告骚扰的,请发布者当天在群内派发不低于 50 元红包一次。(别告诉我你没看见) 群是小事,却可看见诸位为人处事,勿以群小而乱为哦。


3.9群规和群文化建设分享案例之三

XXX点评:这还是一个微信群规,优点是照顾了想推广的朋友想法,对新入群的朋友提供标准化自我介绍模板,缺点是新来的朋友很多都没有注意到群规,需要时时提醒。

顺便说一下,这个群目前的状态是成立四个月不到,群内活跃度不错。

【XX 咖啡】社群不收费用,只收【XX】相关的干货。在每次干货线上沙龙前,我们会选择性将贡献给本群干货最少的倒数 20 位朋友请出群外。



本群做XX 咖啡活动交流、XX 探讨!为了能有好的交流环境:

1. 修改你的群名:公司(项目)-姓名-区域,方便日后交流

2. 欢迎介绍自己,你的过去现在未来;希望创艺咖啡为你做些什么?

3. 每天 14:00-16:00 可发布公司、新项目、非 XX 咖啡官方活动,其他时间请付不低于

100 元的红包。违者第一次警告,第二次会踢 PP 噢!

4. 分享链接附上您的推荐理由,无推荐理由=广告。分享的链接如果本人是主办方=广 告,咋办见群规第 3 条噢!

5. 23:30 后严禁发信息了,群规!



自我介绍的标准格式:

1、姓名:

2、职业:

3、星座:

4、我对咖啡的感觉是:

5、我期待的XX 咖啡是: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http://www.320g.com/
本文地址:http://www.320g.com/sq/36907.html
考高分网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QQ交流群

和更多志同道合朋友一起交流,分享干货资料!
创奇学院客服

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有疑问请咨询创奇学院微信号,在线为您解答!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320g.com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 创奇学院

ICP备案号:陇ICP备2020003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