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网站分类
栏目推荐
实用工具
热门标签
子分类:
创奇学院 >SEO >SEO培训 » 正文

简历需要封面么,个人简历封面图片怎么设置,你的简历正被2元一条倒卖,求职者不应是待价而沽的“商品”

SEO培训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SEO培训归档 最新发布 网站地图

昨日的315晚会上,曝光了前程无忧、智联、猎聘网等简历流向黑市的乱象。企业账户只需支付费用,便可以下载到求职者的完整简历。企业账户的注册,伪造的资质申请也可以通过。另一边,被下载的简历,被不法分子以几毛到几块的价格被贩卖!消息一出,引发众多关注。虽然很快,三家企业都发表致歉声明,并称已采访相应措施、成立专项小组,积极整改。但搜索过往新闻发现,对于这样的求职平台,这并非第一次被爆出简历被贩卖的消息。

2021年315晚会昨日举行

人生漫漫路,求职就业可谓是关键一步。一份简历投给平台,是基于信任与尊重。别把求职者当成待价而沽的“商品”,真正把用户的信息安全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希望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三家的招聘企业,能够懂。

人生漫漫路,求职就业可谓是关键一步。

事件回放:

315晚会曝光招聘平台贩卖简历

三企业连夜致歉

在昨晚播出的2021年“3·15”晚会中,披露了简历信息贩卖问题。

据晚会报道,记者在各类贴吧、论坛、QQ群里发现,出售招聘平台简历的信息比比皆是。记者加入了一个名叫“58智联粉”的QQ群,成员人数上千,进入群里仅仅几分钟时间,贩卖各类简历的消息就超过99条,提示音此起彼伏,应接不暇。

一位卖家表示,只需要支付7元,就可以买到一份智联招聘上最新的求职者简历。在支付了费用后,不到5分钟卖家便发来一份简历。简历内容详尽,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信息一应俱全。卖家甚至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简历按照年龄、地域、毕业院校等信息进行精准筛选。

晚会后,招聘网站前程无忧和猎聘、智联招聘等分别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大量简历流向黑市问题作出回应。3月15日晚,猎聘发布公告称,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小组,彻查简历被不法分子非法售卖的行为。 51job官方微博3月16日凌晨发布消息称,将进一步升级各项信息安全及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严格企业黑名单制度,升级相关监测与干预机制。智联招聘 3月16日凌晨表示,会继续升级技术手段,包括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增强系统审核机制、利用机器学习能力识别潜在风险、后台自动报警功能,实行全天候不间断进行账号登录的环境安全性校验等,最大程度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

但声明之后,网友们对此并不买账,不少人留言称,“早干嘛去了?”““怪不得有些诈骗电话,我的什么信息他都能说出来。”很多关注此事的人表示,期待能得到整改结果。

早有案例

实时2元二手4毛

你的简历正在被售卖

简历是求职者的敲门砖,但在找工作之外,简历也是一种个人隐私。此次315晚会曝光个人简历被卖的问题,引发众人愤怒也不难理解。但搜索过往新闻,却发现这样的“生意”,其实早就已经被不法分子利用。

“实时2.0(元),二手0.4(元)。”“出售简历,可测试(不免费),欢迎老板来骚扰。”去年底,有媒体报道,在百度贴吧里,充斥着大量简历出售的信息。一条条帖子中,求职者的简历竟被明码标价进行贩卖。

卖家“某某广告”主做智联招聘的简历,在他的朋友圈中,智联招聘简历打包出售的广告一条接着一条,“可卡年龄性别”“一手实时数据”“长期量大”,是其常用话术。

多家招聘平台售卖求职者简历

市场中被贩卖的求职者简历分为实时和二手,据“某某广告”介绍,实时简历即为还没有被卖出过的简历,也可称为一手简历,相比卖出一次以上的二手简历,其“转化率”更高,也就是电话更容易打通,添加微信更容易通过。因此,两者价钱也相差甚远。“实时2.0(元),二手0.4(元),量大可以优惠。”“某某广告”说。

当被问及如何获取的这些简历信息时,一位卖家彭军表示,获取这些信息用的是“提取器”,即“用自己的邮箱登入,就可以提了”,而招聘网站根本无法干预。至于更多细节,彭军表示不方便透露,但可以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智联招聘向公安机关报案,员工向外部盗卖大量个人简历,最终犯罪嫌疑人申某被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去年2月,在黑龙江大庆警方破获的相关案件中,涉及个人简历信息高达1500余万条,涉案金额7500余万元。

智联招聘发布声明

求职者说:

投简历后收到骚扰电话

维权无门

刚大学毕业不久的郭钰急于找工作,在网上向几家公司投递了简历,求职意向是“美术指导、广告设计”,之后竟频繁接到陌生电话和短信,提供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职位——“当销售”“刷单”“当健身教练”……郭钰原本满心期待地等着企业的邀约,没想到接到的竟是骚扰电话,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求职情绪。

“对方一开口就叫我真名,对我的信息一清二楚,甚至还知道我曾经实习的单位,肯定是简历泄露了。”复旦大学大四学生小罗此前在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后频频接到骚扰电话。北京某大学一位博士研究生在受访时表示,自己此前在网上找工作时,频繁地接到了解自己个人信息的招聘电话。其中一位表示,会接到许多不是自己合意的小公司电话,影响其正常工作生活。

来自广州的一位求职者也遭遇了同样的经历。去年的某段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一两个电话,试图介绍他到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去做包装、搬运等工作。“我接电话都告诉他们,我不找工作了。”尽管如此,他并没有维权的打算,“管不了他们”。

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警方提醒:

求职单位以外人员联系 不要加好友

在数据可以变现的利益驱动下,个人信息侵权案屡屡发生,一方面,由于作案者具备更加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作案具有隐蔽性;另一方面,违法者即使被发现,对其处罚的力度也难以弥补对被侵权人造成的危害和对社会信任产生解构带来的影响,致使违法成本过低。

围绕个人信息的获取、出售等问题已经形成了上、中、下游一套完整的非法产业链,产业链滋生出的诈骗、勒索、绑架甚至故意杀人等犯罪给我们敲醒了一个又一个警钟,而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还要回归法治的轨道。

而作为普通求职者,可以做些什么呢?大庆市公安局网络警察分局副局长孙海涛提醒:“一般宣传语中出现"日结"、"轻松"、"高薪"这些词语,就要提高警惕。如果宣传中的劳动量和收入明显不相符,就要谨慎投递简历。如果应聘后对方引导加入需要先交费的职位,千万不要相信,更不能转钱。如果出现求职单位以外的人员联系求职者,说明你的信息已经泄露,一定要加强防范,千万不要加对方好友。”

声音:

别把求职者当待价而沽的“商品”

不法分子行骗的手段,其实并不高超。有的吹嘘有招聘内部直通车,有的开门见山要交纳保证金,有的则编造虚拟岗位而行传销之实……而贩卖求职者简历信息的伎俩,则是干脆“一切从简”,直接从源头开始。不法分子通过各种形式以正规企业身份入驻网络求职平台获得求职者简历,卖家出售的商品从简历获取的软件与账号、再到简历,一应俱全。而在这“一条龙”产业链上,求职者仅仅是一个待价而沽的“商品”而已。人生漫漫路,求职就业可谓是关键一步。在如此关键的环节,却涌入这样只是向“钱”看的产业链,求职者的地位,被放到一低再低的地步。

贩卖简历被曝光后,虽然几家招聘网站的态度很“诚恳”,但要让企业彻底进行整改,真正把用户的信息安全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处理就不能止于媒体曝光、企业内部整顿,而需要严肃问责。一是司法追责,是否存在内部人员主动售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牟利;二是行政监管,工商部门要依法监管企业是否存在非法经营行为;三是消费者“以脚投票”,迫使企业转变经营思路,注重用户的信息保护。

求职者不应是待价而沽的“商品”

封面新闻综合 周琴

资料据 光明网、中国青年网、河南商报、中国经济网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http://www.320g.com/
本文地址:http://www.320g.com/seopx/40296.html
考高分网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QQ交流群

和更多志同道合朋友一起交流,分享干货资料!
创奇学院客服

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有疑问请咨询创奇学院微信号,在线为您解答!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320g.com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 创奇学院

ICP备案号:陇ICP备2020003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