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网站分类
栏目推荐
实用工具
热门标签
子分类:
创奇学院 >推广 >广告学 » 正文

数字媒体艺术全球大学排名,广告学专业出来干什么,新闻学真的是“天坑”专业吗?

广告学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广告学归档 最新发布 网站地图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成辉 实习生 唐洁颖 黎凤

“别报新闻”、“ 从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 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近日,“网红博主”张雪峰关于报考新闻专业的言论受到关注。随着学界和业界的不断介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辩论由此展开,“要不要学新闻”话题也保持着居高不下的热度。

眼下,高考志愿如何填报专业是学子们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新闻学是不是一个该回避的专业,甚至说“天坑”乃至“无用”,颇具探讨价值。

过剩的专业产能与饱和的市场容量

新闻学曾是“热门学科”,新闻专业毕业生也一度是香饽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大高校纷纷增设专业、扩招学生,甚至一些地方理工类、农业类、体育类院校也相继开设课程,使得新闻专业的学生供给量呈爆发式增长。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舆论生态、传播格局深刻变革,传统媒体受到冲击。加之,新闻学专业学生所能从事的岗位也受到了来自于外文系、中文系,甚至是历史系、哲学系等专业学生的冲击。

一些媒体尤其是专业媒体,越来越青睐跨学科背景的学生,如中文、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毕业生,有时甚至比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更受欢迎。在他们看来,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毕业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从事相关领域的新闻报道更有优势。种种因素叠加,导致只有一部分新闻专业的“佼佼者”才有机会进入主流媒体。高校过剩的产能碰上媒体萎靡的用人需求,加上整体就业压力影响,“专业焦虑”更为加剧。

有专家指出,这是扩招所带来的产能过剩的结果。事实上,在产业界前些年市场好的时候,一些低端产能被扩张出来。当大行情好的时候,大家都还能赚钱。但当大环境不好市场下滑的时候,所扩张出来的低端产能就会面临问题。

新闻专业如此,其他专业亦然,这些年“天坑”专业在网上不断被翻新。2021年,武汉大学邓红兵教授为“天坑专业”正名,舆论毁誉参半。2022年,面对西湖大学全是“天坑”专业的质疑,校长施一公不得不亲自下场回应。

新闻专业能文能武,更有竞争优势

今年,“天坑”的矛头指向了新闻专业,但问题的本质其实还是理想与现实的博弈。在月亮和六便士之中,填报志愿、选择专业会倾向天平的哪一端?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说,张雪峰对大学生该如何选择专业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下中国社会很多群体对大学教育应该有用,上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的认知。这种诉求固然没错,但是,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也是一种人生的经历,它是知识的拓展、人性的锤炼、精神的滋养、自我的丰富与更新。

张志安表示,如果只以是否能找到好工作作为新闻传播专业是否值得学的标准,未免有些狭隘。目前,新闻传播学专业仍受到很多学子的垂青,并且该专业拥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仍然值得报考和学习。

根据《中国新闻教育事业2023年度发展报告》不完全统计,在校人数方面,全国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在校本科生超过14万人。就业方面,总体来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本科生就业率普遍较高,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去向是企事业单位,其次是媒体。

记者梳理发现,与大家对新闻近年来在节节败退的印象不同,新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基本保持稳中向上的态势。比如,湖南师范大学的新闻专业近五年的录取平均分均在整体录取分数线之上,湘潭大学新闻专业近两年的录取平均分也在整体录取分数线之上。

就业压力普遍存在的当下,新闻专业也有其优势。在西南政法大学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研究院院长陈笑春看来,当下,媒体呈现越来越发达的趋势,网络平台的发展给新闻人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拳脚的空间,互联网带来了无限可能,大数据带来的专业化报道和专业化制作,让产业链条更长,也让新闻学毕业的学生有了更多的从业机会。

一纸文凭带不来想要的就业前景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常有新闻从业者感慨,眼下的新闻界越来越“卷”。

在此背景下,大家讨论“新闻专业是否值得报考”,真正关心的其实是——新闻学专业的一纸文凭,能否带来大家想要的就业前景?

有着多年志愿报考经验的汤太告诉记者,专业的“冷”与“热”只是相较某一时期而言,不要过分追求当下就业率,更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兴趣,合理选择专业方向。“就业环境一直在变化,入学时某个专业很热,并不意味着毕业时,还能那么热。反之亦然。”

长沙理工大学新闻专业大二学生唐洁颖认为:“读新闻学是挺不错的一个选择,尽管学校学的东西过于理论化,但我们还有大量到媒体实践的机会。而且和其他专业相比,新闻学相对更加开放和前沿,自己能不断学习到新的理论和知识,对新闻学的前景和价值充满信心。”

“选专业只是第一步,学好专业才是关键。在找工作时,所在院校和专业只是背景,所考验的更多是孩子的个人能力。”汤太说。

中国青年报编委、社评部主任曹林表示:“学新闻并不是就业不行,哪个专业都需要自己去拼,主体决定在自己。扎实学好专业,有厚重的文史哲积累,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不会找不到好工作。”

曹林告诫新闻学子们:学新闻的要有“就业欲望”,大二大三就要为“找到好工作”作准备,毕业时没有30万字的作品积累打底,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写作,不实习,不与媒体保持沟通,不在专业之外厚积文史哲,进学校就以考研保研为目标,毕业时当然找不到好工作。”

新闻专业在有的人面前是“天坑”,但在有的人面前可能就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前段时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扶民做过一个研究,结果表明:新闻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职业,但却是一个好的“起点职业”,把这个职业作为起点,积累了媒介素养、人脉资源和传播资本后,可以在很多高端职位更有竞争优势,作为跳板转型时有更好的职业前景。

回顾

新闻学发展历程

1918年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标志着新闻学正式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到教育领域内。

1924年

复旦大学在国文部开设的《新闻学及现代政治》课程,随后在国文部附设“新闻学讲座”,在国文部扩充为中国文学科后,又在其下设立新闻系,1988年新闻系扩建成为独立的新闻学院。

20世纪80年代

河南大学在文学院先后开设编辑出版、播音主持和广告学专业 。

1987年

国家科委发表的统计年报文件就将新闻学正式列为中国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15个学科项目之一。

1998年

新闻学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一级学科。

2001年3月

教育部公布2000年度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获批设置新闻学专业 。

2002年

河南大学正式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这是中国最早成立新闻学院的高校 。

2004年初

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新闻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九大学科之一 。

2005年前后

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部分高校逐渐建立起专门从事新闻人才培养的新闻院系 。

2012年9月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新闻学专业类别属新闻传播学类。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http://www.320g.com/
本文地址:http://www.320g.com/ggx/49358.html
考高分网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QQ交流群

和更多志同道合朋友一起交流,分享干货资料!
创奇学院客服

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有疑问请咨询创奇学院微信号,在线为您解答!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320g.com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 创奇学院

ICP备案号:陇ICP备2020003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