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开放竖屏模式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站外创作者,然而,在站外累积的人气到B站还能适用吗?跨平台创作者如何在B站形成自己的私域流量呢?
自从B站开放竖屏模式后,加入了更多站外创作者,但在站外已经累积的人气到了B站是否还能受用,在站外创作的作品在B站是否还有相同的吸引力?跨平台创作者如何在B站形成自己的私域流量并加速成长呢?
01 跨平台“新人”UP主为什么不火?
常说“新人都是怪物”,近期B站又有一位UP主表现出惊人的运营能力,UP主「他叫阿园」不到半年已经在B站增长了6551.0w的播放量。
其实要说他是新人并不准确,因为在站外UP主已经是短视频平台的“老达人”了。
来源-抖音
但这里要注意一点,不是同一内容创作都适用多个平台。
如果创作者只是做原平台的“内容搬运工”,那可能会出现在新平台吸引的只是原平台的“忠实粉丝”,或者是平台之间内容重叠度过高,导致粉丝在原平台看过的就不会再新平台再看一遍,反而降低了两个平台的流量传播。
这问题就出在内容适配度上,每个平台之间的用户内容倾向是有差别的。
虽然在短视频平台的热度不代表能在B站收到同样的关注,但跨平台UP主是相对纯新人UP主是有优势的,那就是在站外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创作矩阵。
首先要明白的是B站区别于短视频平台是以中长视频为主(时长为1-30分钟的视频)、内容文化为先的社区,作品时长相对较长的作品更需要内容有一定的立意、强核心,否则出现长时间的“空洞”很难留住观众的眼睛。
其次UP主「他叫阿园」虽然是多平台运营,但是他平台之间的内容并不重叠,在原平台发过的作品不会全部出现在B站,而是选择适合B站用户喜好的作品进行投稿。
从以下播放量变化趋势图中可以看到,UP主在前期就出现过两次爆款视频,这段时期我们可以看作是一次“试水期”,所以有一段时间在保持相对水准的创作输出后传播水平一直没有什么水花,通过两个月时间找准新平台的创作方向,在8月-10月UP主持续出现播放高峰,这对于一个粉丝数仅有50w的中小型UP主来说是极少见的。
来源-果集·飞瓜数据(B站版)
02 能在B站拥有长久活力的作品怎么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UP主的内容创作,从初期在B站开始火的作品是《隔离日记(下)被困大山,谢谢老人家收留!》、《抱歉了,这个视频要看两遍可能才是我想说的…》,这两个作品都是和社会热门话题疫情有关,但是UP主「他叫阿园」创作优势在于“他说疫情,但句句没有提疫情”,这也是他能捕捉到B站用户对内容的某一喜好点——扣现实、意升华。
来源-B站
UP主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作品更偏日常、更新速度更快,在B站他则是挑选立意更高的作品进行投递。
就像以上说的《抱歉了,这个视频要看两遍可能才是我想说的…》这支作品,他用一场雨比喻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的雨让有的人被淋湿、让有的人来不及撑伞、让有的人生气难过等等情况都和疫情出现后普通人所出现的情况不谋而合。
真实又隐晦,正如标题所说“要看两遍才懂”,这让看过的观众会产生一种“久久不能平复”的心情,当作品能影响观众的心境的时候,这个作品就注定能获得更有效的时间复利。
来源-B站UP主他叫阿园
这支作品是UP主入站以来出现的第一个流量最高峰,超过760w播放量的当时UP主的粉丝量甚至不足1w。
从这可以看出,UP主进入一个新平台对应吸引的是新的私域流量,而不是原来的“粉丝迁移”,更多的是原本不认识UP主的B站用户被作品打动进而成为UP主的粉丝,这样的用户反而粘性更强、互动率更高、价值更高。
来源-果集·飞瓜数据(B站版)
在此之后的试水期内,UP主踊跃尝试了旅行、探险、经验分享一类的题材,基于他本身的创作水准来说作品传播不会太差,平均都有几十万播放,但很明显旅行、探险、经验分享类的作品激不起什么水花,这就形成了8月以前相对整体来说的“流量低潮”。
后续UP主前后发布两支作品《那天,我看到了54岁最帅的模样》、《有个社交恐惧症的朋友是什么体验!》把镜头聚焦在社会底层、社会角落一些不起眼的角色之后,B站的用户再一次被他打动。
“隐入尘烟”、“二舅”等词在弹幕上飘过,在UP主的镜头下,这些渺小的角色在观众看来甚至就像是自己的亲人一般熟悉、亲切,这相比于UP主衣戈猜想的纪录片式镜头,他叫阿园显得更加“接地气”,代入感更强。
来源-B站UP主他叫阿园
这也是为什么看UP主视频的人在一开始就会嚷着要“投币”、“一键三连”的原因。
来源-果集·飞瓜数据(B站版)
上文提到B站用户对于中视频有一类型作品常常能打动他们,就是作品核心立意高、内容有升华,这和B站流行的搞笑、鬼畜、二次元作品不一样,相比于它们立意高的作品更容易享有时间复利、内容复利,这对UP主的账号运营发展是很有利的,这一点参考UP主衣戈猜想就能很明显的感受到。
并非说所有类型的跨平台创作者都要给作品增加升华点,核心点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在B站的作品想长久就要有打动人的看点,美妆圈看干货、看技术;美食圈看创意、看稀奇;搞笑圈看玩梗、看整活等等,找准圈层用户的兴趣偏好,丰富作品看点,作品永远不会一直掉在地上。
本文由 @TK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