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巧手 剪出一条“红旗渠”
一渠动天下,一技传古今。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安阳市靳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靳林峰,凭着一张红纸、一支笔、一把剪刀,红白线条一勾勒,于一剪一刻中,再现当年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生动场景,讲述着永远的红旗渠精神。
靳林峰出生于剪纸世家,从小便跟着家人学剪纸。大学时期,他报考了美术专业,得到中国剪纸学会副会长、河南剪纸学会会长李笑白先生的指点,剪纸技艺大幅提升,秉承了老师“内圆外方,气韵贯通”的剪纸艺术风格,技艺也由原来传统的单独刀剪,发展为剪刻结合。
大学毕业后,靳林峰回到林州市旅游局工作,经常陪外地客人参观红旗渠。一次次精神的洗礼,让靳林峰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也越来越想为家乡做点事情。
“当时景区大都是一些本地土特产,关于红旗渠的文创产品很少,我就想能不能用剪纸的形式来表现红旗渠,推介红旗渠呢?”这样的想法日渐在靳林峰心中生根发芽,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利用一技之长把家乡这条人工天河“剪”出来。
之后,每次陪游客参观红旗渠时,靳林峰都自带相机,抓住机会从不同角度拍摄红旗渠。回到家后,再收集各方资料作参考,反复构思出样图。
“剪纸,也像当年修渠,干就干出个样子,要能剪出红旗渠特有的神韵。”为了剪出满意的作品,靳林峰已记不清画了多少张草图,剪了多少幅样稿,经历了多少次不眠之夜。经过一番摸索,他逐渐掌握了用阴阳结合的技法来表现红旗渠。
2004年,靳林峰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幅红旗渠主题作品《青年洞》,备受好评。他深受鼓舞,之后便“扎根”红旗渠,创作出一系列红旗渠主题剪纸作品,每一幅都栩栩如生,神韵十足。
至今,他的红旗渠主题作品已有上百幅,包括《红旗渠颂》《十大工程》《劳模代表》《最美奋斗者》等经典系列,受到社会各界的大加赞赏,获奖无数。《红旗渠颂》剪纸作品获得第一届安阳民间文艺鼎甲奖,并被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收藏。《红旗渠剪纸集》入选“安阳礼物”“黄河之礼”,并选送国家博物馆“全国红色文创精品展”。《最美奋斗者》在“百工献艺庆百年——河南非遗讲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故事”展览中荣获一等奖,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数字博物馆永久收藏……
其中,《最美奋斗者》是靳林峰花费心血较多,也是他印象最为深刻一幅作品,该作品创作历时近5个月,塑造了百位红旗渠建设者,剪出各种修渠场景,重现了当年修渠时的艰苦岁月,最终呈现出一幅2米长的巨幅作品。
2022年3月,靳氏剪纸被公布为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旗渠主题也成为靳氏剪纸的特色内容。
目前,他正在创作《红旗渠连环画》,将红旗渠修建的完整过程,用剪纸技艺、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让人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接受精神的洗涤。
传承文化,弘扬精神。在深耕红旗渠主题剪纸作品之余,靳林峰致力于传承非物质文化,弘扬红旗渠精神。他经常受邀到全市各学校、单位进行授课,积极推进非遗进课堂、进单位、进社区,让大家在一刀一刻中感受非遗魅力;对热爱剪纸,前来学艺的学员,他悉心栽培,倾囊相授,让非遗代代传承;与携程签约,让非遗走进民宿,各类剪纸文创作品深受游客喜爱……
辛金珊是林州市市直第四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喜爱剪纸,师从靳林峰。她将剪纸技艺带到学校,向大家展示剪纸上的红旗渠,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校领导大力支持,将这一独特技艺发展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
“剪纸艺术用其独特的语言与魅力,呈现了红旗渠别样的美景,赓续着不朽的红旗渠精神,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学生们也都很喜欢这种形式。”辛金珊说,她会尽己所能,传承好非遗,发扬好红旗渠精神。
今年6月份,靳林峰开了自己的剪纸工作室,将其近年来创作的百余幅红旗渠主题剪纸作品进行了展览,吸引了社会各界前来观展。展馆内,一张张红彤彤的剪纸栩栩如生地展现着那段难忘的修渠岁月,红旗渠成了真正的“红”旗渠,诉说着红旗渠精神永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艳 通讯员 李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