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网站分类
栏目推荐
实用工具
热门标签
子分类:
创奇学院 >自媒体 >中视频 >中视频计划 » 正文

中视频17000一般人需要多久,“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

中视频计划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中视频计划归档 最新发布 网站地图

听他们讲述产业富民、振兴乡村的幸福故事——

“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

编者按

“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考察时来到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在硕果累累的苹果园里肯定了当地苹果产业发展情况,并深情勉励。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对于农村而言,产业发展最终要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地方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乡村产业,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为乡村振兴指出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部署,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邀请五地一线代表,听他们讲述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在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故事里,感受农业强国建设的铿锵足音。

【一线讲述】

红扑扑的致富果 红火火的好生活

讲述人:陕西省延安市青和果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卫青

在我们陕北,气候、光照、纬度、海拔都非常适合种苹果,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苹果树。儿时的记忆里,家乡的苹果特别脆甜,丰收时,全村都弥漫着苹果的清香味。

果农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果园采摘苹果。新华社发

几年前,在外闯荡多年的我回乡创业,种起了苹果树。可谁能想到,当年苹果虽然丰收了,销路却打不开。望着枝头累累的硕果,我和乡亲们满心愁云。

反复思忖后,我有了主意:要是能把鲜果储存起来、错峰上市,市场价格一定比现在高,收入也就不愁了。但如果家家户户分散贮存、储藏条件不达标,苹果质量很难保证。于是,我下定决心:建现代化、规模化果库,把优质苹果储藏起来、错峰销售。没有地方,我就打起了自家20多亩苹果园的主意。拔了果树建果库,家人很不理解,我反复劝说,终于做通了他们的工作。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筹措资金、引进技术设备,建成了一个储存量为4000吨的果库。可一开始,老乡们不太愿意把自家苹果放在我这儿。我挨家挨户做动员,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不久,村民田继明带头把自家苹果存进了果库里,其他村民也陆续跟上。后来,库里的苹果错季销售,供不应求,果然卖了个好价钱。眼见着大家得了实惠,周围村子的果农也纷纷加入进来。

随着苹果入库量的增加,我又建了1座3000吨储藏冷库,满足了周边果农储藏苹果的需求。同时,我还忙着参加培训、学习果业技术知识,并巧用活用新技术,不断提高果业管理水平。

面对这几年火热的市场需求,我们合作社不仅建起了新型选果线,还建立了延安苹果品牌专卖店、搭建了苹果产业后整理服务平台,提供苹果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接下来,我们会加快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系,通过新技术助推、精细化管理,让红扑扑的“致富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进人们红火火的好生活。

瓜果飘香,生活流糖淌蜜

讲述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周祖辉

我们菖蒲塘村原是个典型的贫困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原村支书王安全、丁青青等一大批党员、能人外出考察学习水果种植技术,引进水果种苗,渐渐地,摸索着把水果种植业发展了起来。

村民在湖南省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打包猕猴桃。新华社发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菖蒲塘村考察,祝村民们“水果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好”。如今,依靠瓜果飘香,我们真的过上了流糖淌蜜的好日子。

2019年,我从王安全老书记手中接过了接力棒。2021年换届,一批产业大户、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我们先后成立了旅游服务、产业技术服务、柚子产业、猕猴桃产业4个产业党小组,把党组织建在了产业链上。

通过外地考察、专家指导、自主研究,我们不断创新技术、引进和改良水果品种,培育出了产量高、味道好、不需人工授粉的无籽猕猴桃,价格翻了五番多。渐渐地,村民们发展水果产业的心气儿更高了。

村里还成立了“女子嫁接队”,成员由最初34人增加到现在的247人,每年创收1000多万元;“男子搭杆队”“人工授粉队”“修剪服务队”等多个专业技术小分队相继成立,把优质服务传播到全国各地。

为了增加水果产业附加值,我创立了周生堂公司,把柚子加工成蜂蜜柚子膏等多样化产品;为了拓宽销路,我们组建了直播团队,把村里的优质产品卖向全国。

这些年,我们立足水果产业,建成了一条集田园观光采摘、自然风光观赏和红色研学游于一体的参观精品路线,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带动农副产品销售1000多万元。

今年,在湖南省农科院等院校专家技术团队帮助下,村里又开发了20亩优质高端猕猴桃示范园。我们会扎扎实实种好“小果子”,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甜蜜。

绿满荒山,遍植油茶“幸福树”

讲述人: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世法

眼下,正是油茶收获的好时节。漫山遍野的油茶树结了沉甸甸的果子,“腰”都压弯了。乡亲们忙着采摘油茶果,经过晾晒、分拣,送到我们的油茶加工厂,就能卖出好价钱。

工作人员在河南省光山县一家油茶加工企业的灌装车间作业。新华社发

2008年,在山外奔忙了大半生的我回到家乡信阳市光山县,承包荒山种植油茶,压榨山茶油。那时候,家乡有不少荒山野坡,油茶产业虽然投资大、见效慢,但是回报期长,结果期长达80年,既能见到经济效益还能绿化环境。

刚开始,大家都不怎么看好这个产业。一晃十年过去了,全县二十几万亩荒山变绿了,花香鸟语,附近的农民也靠着油茶增收。油茶树成了脱贫致富的“幸福树”。“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成了乡亲们挂在嘴边的顺口溜。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小雨走进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谆谆嘱托,让我们底气更足、干劲更大了。

2020年1月,公司年产3万吨的茶籽加工生产线建成投产,所产山茶油取得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21年3月,我们从油茶花、茶籽饼中高纯度提取茶多酚、茶皂素等元素,开发出精华、面霜等化妆品;今年9月,油茶二酯油、山茶油二酯油代餐粉等同步上市……

听说,全县将在2025年新增油茶林14.95万亩,建成国家光山油茶产业示范园区,完成“光山茶油”品牌申报。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支持下,我决心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带着大家在致富路上越走越远。

小小黄花菜,翻起“致富大浪头”

讲述人: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负责人 杨旗

24岁那年,我带着自家产的几百斤黄花到呼和浩特边走亲戚边售卖。回家前,看着散落在地上的几只空麻袋和被三千多块钱塞得鼓鼓囊囊的腰包,我突然意识到,祖祖辈辈都在种植的小黄花,是能翻起“大浪头”的。

村民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查看黄花质量。新华社发

从明清时候起,我们云州区就有“黄花之乡”的美誉。这里光照足、温差大,火山土富锌富硒,长成的黄花微量元素多、营养价值高,一亩的收成相当于十亩玉米。可是,种植黄花周期长、见效慢,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就会损失惨重;采摘黄花很难机械化操作,只能靠人工集中抢收40多天,劳动力成本不低;再加上晾晒场地不够、销售路径单一……种种难题长期阻碍着黄花的大规模种植。

直到前些年,好政策像东风一样吹过来:云州区委区政府针对黄花产业进行专项扶持、出台了补贴政策。当年,我就带动全村50多户贫困农民,流转土地500多亩,成立了志海黄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得益于统一种植、高标准加工,我们的黄花品质大大超越了市面上其他黄花,每斤售价比普通黄花高了4元,带动农户们增收100多万元。

看着乡亲们的笑脸,新的思考产生了。我想,单次丰产远远不够,只有黄花能一直卖上好价钱,大家伙儿的好日子才有保障。自主研发深加工产品,用优质原材料延长产业链,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子。

2020年,经多方推动,建在田间地头的扶贫工厂——大同花倾城田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运营。6000平方米的大型加工生产车间、1000平方米的冷库、10000平方米的晾晒大棚……刚采摘下来的黄花还沾着清晨的露水,就从地头送到工厂,生产的下饭酱等黄花深加工产品逐渐得到了市场认可。

我们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黄花品质稳定向好,农户的腰包越来越鼓了。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利用网络拓展销售渠道,让大同黄花的名头越来越响亮。黄花丰收月活动、黄花主题公园也吸引着各地游客观光打卡。

未来,我们会继续推动黄花精细化种植、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让“花开遍野”的日子越来越美。

晶莹葡萄,串起“甜蜜产业

讲述人:新疆文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吐鲁番事业部副总经理、葡萄沟景区负责人 张明明

在吐鲁番市火焰山西侧,有一条著名的葡萄沟。它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最宽处约2公里,因盛产葡萄而得名。这里种植有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喀尔、百加干、索索等上百个品种。盛夏季节是这里景致最美的时候,沟里郁郁葱葱,一架架葡萄枝繁叶茂,长势喜人。伴着布依鲁克河吹来的阵阵清风,天南地北的游人徜徉在葡萄架下,尽情享受火焰山下的丝丝清凉。

游客在位于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景区拍照。新华社发

葡萄沟因葡萄而闻名,因文化旅游而兴盛。依托迷人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民俗文化,我们打造了一系列葡萄文化旅游体验活动,让葡萄沟成为吐鲁番农业观光、旅游度假、养生旅居的热门目的地。如今的葡萄沟,晶莹的葡萄串起“甜蜜产业”,村民们手里都有了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今天的葡萄沟,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农家乐、民宿、农产品购物店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迅速。这里半数以上的村民都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日子越来越滋润,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畅想未来,我们还有很多计划:打造“葡萄架下葡萄宴”,在原产地对吐鲁番葡萄进行集中展示销售;加大生态保护投入,继续推进旅游与农业、非遗、酒庄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家都说,这项“甜蜜产业”的“含金量”和“含糖量”,一定会不断攀升。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张胜、张哲浩、龙军、禹爱华、赵嘉伟、王胜昔、杨珏、李慧、王斯敏本报通讯员曹海军、向宣垣、王婕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4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http://www.320g.com/
本文地址:http://www.320g.com/jh/17747.html
考高分网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QQ交流群

和更多志同道合朋友一起交流,分享干货资料!
创奇学院客服

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有疑问请咨询创奇学院微信号,在线为您解答!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320g.com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 创奇学院

ICP备案号:陇ICP备2020003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