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网站分类
栏目推荐
实用工具
热门标签
子分类:
创奇学院 >抖音 >抖音经营 >抖音短视频 » 正文

小白看看免费视频下载,潮声丨七成留守儿童沉迷短视频?“困”在手机里的孩子失去了什么

抖音短视频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抖音短视频归档 最新发布 网站地图

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10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前不久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从6.48亿增长至10.12亿。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连年增长,2021年达1.91亿,且接触互联网的低龄化趋势更加明显。而此前,有关权威研究表明,我国超一半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信息:国家网信办将会同相关部门对青少年沉迷短视频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或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刷刷短视频而已,没什么大碍,总比玩游戏要好,其实并不然。在短视频成为全民化应用的情况下,未成年人对短视频“上瘾”的现象也日益凸显,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容小觑。那么,未成年人主要在看哪些视频?专家有何建议?为什么要开展专项治理?潮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两成留守儿童家长认为“事态已十分严重”

“感觉现在孩子刷短视频的‘瘾’,超越了当年的游戏《王者荣耀》。”

“我家小朋友天天看视频,把他们抓到户外,也一样离不开手机。”

“天天刷短视频,说也不听,马马虎虎写完作业就赶紧抱着手机看。”

……

家长们这样的感叹,如今已经耳熟能详。

自2021年最严“限游令”颁布,游戏企业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未成年人一周能玩网络游戏时间受到了大幅限制,但调查显示,很多未成年人原本花在游戏上的时间并没有转移到线下文体活动,反而流向了短视频。

2022年11月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共同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已近饱和,看视频已经超越了打游戏和听音乐,成为了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网络使用行为。其中,使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类App的未成年人比例更是高达65.3%。

蓝皮书中提到,未成年人常看的短视频题材依次为搞笑类、休闲类和琴棋书画、运动舞蹈、历史地理等兴趣类;然后是考试辅导、课堂录像片段等学习类以及游戏、时政、综艺。

这与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听到的回答大致相同,搞笑类的短视频大受未成年人的欢迎。从性别上来看,男生喜欢看体育类、游戏类的视频,女生喜欢看休闲类、综艺类的视频。目前,看短视频的时间大多都集中在周末或者是寒暑假。

调查显示,农村里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相较于城里孩子来说,受短视频影响会更多一些。

近日,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夏柱智副教授课题组发布了《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沉迷问题调查与对策建议》。其中提到,近七成孩子用手机看短视频,三成孩子用来玩手机游戏。67.3%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出现了手机沉迷的趋势,其中2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严重沉迷手机,事态已十分严重”。

夏柱智副教授向潮新闻记者介绍:“其实,从2018年到现在,我一直都在关注留守儿童手机沉迷这个问题。最近他们对于短视频沉迷表现得非常明显。游戏沉迷是个老问题,但是短视频沉迷比游戏还要严重。毕竟游戏还有一些对于年龄、技术操作、兴趣上的门槛,短视频的用户是全年龄段的。”

课题组在农村调研时,经常能够看到4、5岁的小孩在观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夏柱智说:“城市小孩的课余时间基本上被父母管住了,而农村留守儿童相对来说无人监管。有的老人在照看孩子的同时,还需要做农活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很难全程看护。为了不让孩子来打扰自己,他们就会把手机当作‘电子保姆’给小孩玩。小孩在家一看就是一天。”

对于这一点,曾经去贵州某县城支教三个月的唐心(化名)也深有感触,“很多老人只会说离远点看、注意眼睛,基本不会去管孩子会不会沉迷其中。”

在湖南省汨罗市某乡镇,一名带孙子的老人告诉课题组,家里安装有视频监控,一旦小孩子哭闹,“儿媳妇就会过问,我们对孙子如果太严厉,孙子向他妈妈告状怎么办,这样我们白辛苦不说,还会产生矛盾。”

“父母可以管教子女,爷爷奶奶往往做不到,加上祖辈‘隔代亲’,当孙辈有不当行为时,爷爷奶奶反而倾向于妥协或纵容。”夏柱智分析说,正是这些原因,导致缺乏约束的留守儿童更加肆无忌惮地畅游在网络当中。

过去,乡村儿童与大自然接触更加密切,他们的童年生活在某些方面比城市儿童更加丰富多彩。“但现在的小孩,像打球、捉迷藏、下棋等体育文娱活动基本都不玩了。” 这让夏柱智感慨万分。

对于这种现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原所长孙宏艳向潮新闻记者形容说是一种“新的数字鸿沟”:“过去我们常说数字鸿沟,是城市里的孩子能够更早地接触网络、视野更开阔,农村孩子由于手机贵、网费贵不能接触到网络,产生了信息差。现在反过来了,乡村孩子被禁锢在网上,看短视频、玩游戏、看网络小说花的时间都比城里孩子多,城市里的孩子娱乐活动更加丰富了,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减少了。”

“某音15秒,人间两小时”,这样的“爽感”后患无穷

几乎每一个看短视频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本想节省时间看一个15秒的短视频,结果看起来就停不下来,一刷就是一晚上。有网友总结道:“某音15秒,人间两小时。”

这个现象其实是时间心理学中的时间错觉。简单来说,人在快乐兴奋的状态下,会感觉时间过的特别快,而在忧伤的情景下,会感觉时间过的特别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副主任、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心理和行为分会委员孙继军分析说:“观看短视频时,感到快乐是由于它会激活大脑的奖赏通路。奖赏通路内的神经元会释放大量的多巴胺,让大脑把刷短视频与快乐联系起来,使人们产生再次执行这个行为的渴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事件转移注意力,就可能会不停地刷短视频,以获得快乐的感觉。”

这种快乐会持续多久呢?很多人刷完短视频放下手机,反而有些怅然所失。对于人体来说,能够带来快乐的有两种激素,一种是多巴胺,一种是内啡肽。多巴胺能够给人短暂、兴奋的刺激感;内啡肽则给人心平气和、愉悦的满足感。

如果想要获得长久的快乐和满足感,反而是要尽量摆脱对短视频带来的“即时满足”的依赖。杭师大心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帅禹告诉潮新闻记者:“运动可以让人产生内啡肽;坚持一件事直到有成果的那一刻会让你产生内啡肽;对他人奉献可以让你产生内啡肽;心灵平静也能让你产生内啡肽。”

而且,对于即时满足感的不断强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注意力,破坏专注力与延迟满足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医院门诊的确发现了这样的案例:有一些学生因为长期看短视频导致注意力下降,成绩一落千丈,对现实生活产生逃避心理而前来咨询。

孙继军说,看短视频需要维持的注意力时间都比较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导致更容易关注时程较短的事件,再去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就难以保持长时程注意力。比如,一节课45分钟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但受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更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进而影响学习。”

刷短视频停不下来的背后,还与平台的算法机制有关。几乎所有的短视频平台都是基于算法而向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用户看的越多,算法推荐的内容越精准。每次手指滑动,看到的几乎是“投其所好”的视频。这样看来,短视频平台对我们个体来说是相当的“善解人意”。但恰恰是这种“善解人意”,稍不留神就会占用未成年人本该用于学习、锻炼和社交活动的时间和精力。

短视频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新方式,观看时感官的享乐体验凌驾于思考之上,容易让未成年人偏向一种浅层面的、简单化的思考方式,它并不能让未成年人形成对事物系统地、完整地认知,甚至还会有被困在“信息茧房”中难以接收来自外界其他信息的风险。

夏柱智带领课题组在调研时发现,网络宣传的娱乐化、游戏化价值观念,比如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物质至上拜金攀比等潜移默化影响着留守儿童的“三观”。“在他们看来,网上说的都是对的,现实中的老师和家长什么也不懂。”

甚至在这种“短平快”的感官刺激下,他们的兴奋级别也会提升,导致对现实中各种平凡事物、活动提不起兴趣、缺乏耐心,进而有可能滑向猎奇、“重口味”等畸形的审美取向。

在湖北荆门市某中学,今年七年级的小林(化名),喜欢看搞笑小视频。他对于大部分的内容都不记得,只觉得“那种爽感难以形容”。由于长期看这些搞笑的内容,小林现在对一般笑点的视频已经没有感觉了,无法满足“爽感”。他现在越来越喜欢看一些恶搞类的短视频,比如扮丑、装傻、令人倒霉等内容。

如何预防孩子沉迷?家长先放下手机

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其中提到要重点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整治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努力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在发布上表示,今年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在丰富分龄内容的同时,对时间和功能进行科学限定,把使用难度降到最低门槛,让青少年模式真正成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保护盾”。

图源中国网信网

对于曾经的“留守儿童”——如今已成为年轻一代的务工者,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要带孩子出去。他们关心自己的未来,更关心孩子的未来。

二十多年来,作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原所长的孙宏艳接触过许多家庭,做过许多调研。她发现,“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更不容易沉迷游戏和短视频,沉迷更容易发生在“溺爱”“专制”“忽视”类型的家庭里。

她建议:对于家长来说,首先要当好监护人,尽量避免让小孩子过早地接触手机。防⽌刷短视频上瘾最简单直接的⽅法,就是物理隔绝。

其次,还要及时识别孩子的负面情绪,避免把手机当成“电子保姆”,把看短视频等活动当成对于孩子的奖励,或者是他们发泄情绪的出口,不要让孩子形成手机依赖。

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放下手机,控制自己观看短视频的时间,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看短视频。“无法控制自己双手的大人,如何要求孩子远离手机?单纯指责批评,只会把孩⼦推得更远,引发逆反心理。”

“家长如果担心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不妨从陪伴、交流开始,使孩子获得更多情感上的支持,让孩子与外部真实世界有良好的连接和社会互动。”陈帅禹建议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http://www.320g.com/
本文地址:http://www.320g.com/dsp/31644.html
考高分网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QQ交流群

和更多志同道合朋友一起交流,分享干货资料!
创奇学院客服

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有疑问请咨询创奇学院微信号,在线为您解答!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320g.com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 创奇学院

ICP备案号:陇ICP备2020003353号